欢迎到访大连信雅达翻译服务有限公司网站!
新闻中心
聚焦大连翻译服务动态,发布翻译价格资讯,欢迎您的关注!
新闻中心
位置: 首页>>新闻中心
文学翻译粗糙化之由来考
发布时间:2021-02-22 03:39:05
  |  
阅读量:2021-02-22
字号:
A+ A- A
一.翻译从业人员现状
翻译工作者的生存困境和由此造成的翻译人才短缺、作品良莠不齐的现状,也成为网络热议的焦点——翻译者靠稿费无法谋生,已成为所有人的共识。作为两种文化之间的“摆渡人”,很多翻译工作者因稿费低廉常常只能兼职,随着一批优秀翻译家相继去世,大连信雅达翻译公司忧心忡忡:担心中国将走入一个“粗糙翻译”时代。
 
目前,国内语言服务业专职从业人员约为120万人,其中翻译人员占53%,约为64万人。虽说,基本上每一所大学都设有外语学院,每年从外语院校毕业的外语专业学生很多,但是质量一直不是很高。一方面,优质生源缺乏是造成我国翻译界大而不强的首要原因。最优秀的外语人才一般不会选择外语作为自己攻读的专业,会中途转到财经管理类等专业去。另一方面,年轻人不愿当专职译者,除了经济方面的原因,同时还有国内评价体系不认可翻译成果的原因。
 
二.翻译粗糙化的诱因:
如今翻译界情况很不乐观,有量无质。老一辈的翻译家年事已高,无法继续从事翻译,而年轻人多半不愿意投身稿酬颇低的文学翻译,从而选择报酬丰厚的商务翻译,这更让翻译行业刮起一阵浮躁风气。老一辈翻译家都把翻译工作作为终身事业去做,他们翻译的作品都有很高水准,但生活在市场经济时代的年轻译者,似乎更愿意将翻译工作商业化,很少有年轻译者为追求翻译质量,逐字逐词去反复推敲。他们更致力于追求效率,译文粗糙现象严重。而一旦缺失职业精神,译者是绝不可能造就经典之作的。
 
翻译作品质量粗糙是令中国翻译界倍感头疼的一个问题。近十年来,一些出版社出于经济效益的考虑,大量组织重译外国文学作品,而译本的质量参差不齐,甚至出现拼凑他人译作的抄袭现象。翻译作品质量粗糙的原因有二:一方面,是译者受到商业利益的驱使,只讲薪酬,对翻译工作敷衍了事;另一方面,则是因为出版社要求译者在短时间内将作品翻译完,使得译者只能拼命“赶工期”。事实上,在出版方和译者的关系中,译者基本处于被动地位。现在一本书的出版周期越来越短,一些出版社留给译者的时间往往只有几个月,文学的严肃性正被商业利益取代。但是起码大连翻译公司是严肃的、大外的良好基因必然回馈市场和社会需求。
 
中国文学翻译在质量上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困境。译者水平不足,读者对译者不信任,稿费过低,人才稀缺,出版环境混乱等诸多现象叠加在一起,互为因果,翻译外语作品不仅考验译者的外语专业水平,而且对译者的美学素养也提出很大要求。大连信雅达翻译公司默默耕耘不辍。
 
三.翻译粗糙化的解决方法:
但凡读过老一辈翻译者的译本,都能感觉到他们的译文既忠于原著,又有特别的文风,总能让人惊赏于译者的词汇、承合与狡黠,而现在很多译作粗制滥作,让人不忍卒读,这加剧了翻译图书市场的恶性循环。提高译者的收入,留住翻译界的优秀人才,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。但面对译者的低收入,出版方似乎也很无奈。这是因为翻译是整个出版链条中的一环,译著利润受市场左右,一本译著的出版,需要支付购买版权、印刷、发行等成本,而译著发行量往往很低,加上图书利润越来越微薄,译者稿酬很难有上升空间。要告别翻译“粗糙时代”,需要从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和创新学术评价机制入手,目前,政府除对马恩列斯的著作翻译、商务印书馆“世界汉译名著”给予一定支持外,对其他译著的引进与翻译,没有任何扶助政策。因此,从国家层面出发,政府应对一些优秀翻译作品予以资金和政策方面的倾斜。另一方面,对目前翻译作品良莠不齐的现状,有必要在学术评价体系创新方面有所突破。如果国内现行的学术评价体系,能将学术译著评价分值等同于学术原创,在各类学术评奖中予以承认,将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优秀人才留在翻译领域。